黃其興(1926-2024)是我國鉛鋅銅鎳冶煉技術現代化的開拓者之一,一生主持設計了100余項工程,參與締造了中國的“鋅都”“鉛都”“鎳都”“銅都”,推動了中國乃至世界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的持續突破創新。1954年,黃其興擔任我國自行設計的年產10萬噸鋅、3萬噸鉛的株洲冶煉廠總設計師,建成了當時我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現代化鉛鋅冶煉廠;1959-1963年,任金川工程(今金川集團有限公司)第一任副總設計師兼現場設計組組長,完成了采、選、冶一期工程和全套冶煉試驗基地,建設了我國第一個初具規模的鎳生產聯合企業,攻克了高氧化鎂難熔礦石鼓風爐直接冶煉技術難關,為國家提供了急需的鎳資源;1964年,任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現場設計隊副隊長,從半工業試驗開始,開發了處理含銅高的鉛鋅混合精礦密閉鼓風爐冶煉工藝,建成了白銀第三冶煉廠;1985年,在沈陽冶煉廠改造中,開發了半連續作業的煙化爐,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參與白銀富氧熔池熔煉煉銅法的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 年,在西大屯煉鋅廠開發了電爐蒸餾法煉鋅新工藝,獲科技日報頭版頭條報道;1995年,在大冶冶煉廠開發了新型密閉轉爐煉銅新技術,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大冶冶煉廠改造中引進、消化、再創新諾蘭達富氧熔池熔煉技術,使該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指標優于國外同類企業,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一名與共和國同經風雨的科技工作者,黃其興不懈奮斗70余載,參與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技術落后到邁向世界前列的發展歷程。198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1年擔任由美國金屬礦物材料學會和加拿大礦冶學會組織的銅國際會議咨詢委員會委員,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正如紀念短片最后所說,黃其興所做的一切,是全球有色金屬冶煉領域共同的寶貴財富。愿我們在前人基礎上,為有色金屬冶金工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愿未來更加輝煌!